1. 首页
  2. 精品其他
  3. 熟悉的陌生人(韩少功文集)
  4. 第49章 感觉跟着什么走

第49章 感觉跟着什么走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也许,时代已经大变,我们在足以敷用的宣传品和娱乐品之外已不再需要文学,至少不再需要旧式的经典标尺。比如说我们的视野里正在不断升起墙和大厦,而“自然”不过是一书本上的概念,不再是我们可以呼和朝夕与共的家园。我们无法觉日常生活中似乎不再重要的东西,也不必对这些东西负有觉的义务。更一步说,在某现代思词之,我们“觉残疾”的状态也许正是新人类的标准形象。人类中心的世界观,正鼓励人们弱化对自然的珍重和敬畏,充其量只把自然当作一开发和征服的目标。功利至上的人生观,正鼓励人们削减对弱者的关注和亲近,充其量只把弱者当作一教训和怜悯的对象。而直线步和普遍主义的文明史观,正制人们对一切社会新表示臣服拜,把“时尚”与“个”两个概念悄悄嫁接和兑换,让人们在一个又一个的裹挟之,在程程追赶“步”和“更步”的忙碌不堪中,对生活中诸多异类和另类的个别反倒视而不见。这就是说,文学跟着觉走,觉却没有信由缰畅行天的独立和自由,在更常见的,它只是在意识形态的隐形河床里定向淌。大而言之,它被一有关“现代化”的宏大叙事所引领,在自由化资本制与集权型官僚制的协同推动我们颇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我们可以抹甘油以冒充泪,可以闹文字癫痫以冒充千愁百怨,但我们没法掩盖在很多方面的觉歉收甚至绝收——除了颓废业务还算人气旺盛。颓废在这里不是贬义词。颓废可以成为大泻伪善的猛药,是人多变的真实底线。但文学如果离开了对自然、弱者、个觉,就不能不失重和失血,连颓废也会多几分夸饰叫卖的心机,成为一些寄生者扎钱的假面。

最后,关于个觉也开始在好些作品中稀释。如果说,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在八十年代曾是勇敢的个,那么在今天已成为诸多娱乐化作品中“贫嘴雷锋”们的共同形象,已经朝野兼容蔚为时尚,就像摇、麻将、时装、容、电等等,一转成为追随而不是守个的标志。卡拉ok取代了语录歌,国标舞取代了“忠字舞”,弃学海成了新一知青乡,你不参与其中简直就是自绝于时代。市场制确实提供了个的自由空间,但在另一方面,一切向钱看的利专制又截堵了个生成的很多方向,全球经济一化对地域、民族、宗教等诸多界限的迅速铲除,也毁灭了个生成的某些传统资源,与法西斯主义和革命造神运动的文化扫没有什么两样,只是更有隐形特和“自由”的合法。于是,对于很多人来说,守个倒是一件更难而不是更易的事了,获得觉也是一件更难而不是更易的事了。昆德拉曾宣称,是最能展现个的禁域。但恰恰是最早在文学作品里千篇一律起来:每三五行就来一句痞话,每三五页就上一次床,而且每次都是用“白白的”、“圆圆的”一类话以表心曲——这就是有些人自作惊讶的“隐私”?《上海文学》最近一篇评论还发现:恰恰是有些“个人化写作”的作品,不仅文风、节、人上彼此相似,连开和结尾都惊人地雷同,这到底是更个人化还是更公共化?

优秀事迹,像革命样板戏里那党委书记,就是频遭隐私窥探,在起哄声中大量收人们恋恋不舍的嫉恨。而曾经被两个多世纪以来作家们牵挂、敬重并从中发现生命之的贫贱者,似乎已经淡文学,即便场也只能充当不光彩的降级生,需要向救世的某一投资商叩谢主恩。在这个时候,当有些作家在中国大地上持寻访最底层的人和文明的时候,竟然有时髦的批评家们斥之为“民粹主义”,斥之为“回避现实”、“拒绝世俗”。这里的逻辑显然是:人民既然不应该被神化那就应该删除。黑压压的底层生命已经被这些批评家理所当然排除在“现实”和“世俗”之外,只有那些朱门应酬、大腕谋略、名车迎送以及由这些图景暗示的社会等级制,才是他们心目中一个民主和人主义时代的堂皇全景。他们连好莱坞那平民主义也不擅摆设。他们不知大多数成功者的不凡价值,恰好是因为他们有意或无意地造福于人类多数,而不是他们幸为社会“丛林规则”的竞胜者,可以独尊于历史聚光灯,垄断文学对生命和的解释。
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