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精品其他
  3. 熟悉的陌生人(韩少功文集)
  4. 第38章 从创作论到思想方法

第38章 从创作论到思想方法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就必定没有真理——这岂能不让人惊讶?单说光是一波(未同时补说光也是一),算是“片面”;单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纸老虎(未同时补说它们也是真老虎),也有“片面”之嫌。但这里面都没有真理吗?认识事总是由表及里,由浅,由片面到全面并递到更一级的全面。“科学每向前发展一步,就会发现了它的新的方面。(恩格斯语)”在认识河里,相对片面相对浅相对低级的认识里就毫无滴真理?而真理非得是绝对全面绝对刻绝对级的认识峰不可吗?有了这个逻辑,面的一切就是很自然的了:钱念孙面对文学创作中的“二律背反”,驳斥所有反题,保护所有正题,以此来展示“路”。在他那里,承认正题就必定要否定反题;靠正题就够用了,唯正题不可动摇。反题呢,几乎是不应提及的谬说。

一、用分析的光,看本质的层次。“本质统一”,是钱念孙解决矛盾的一把钥匙。比如他承认“白雪”与“人”的矛盾,但他论证“从本质上说”“并不矛盾”,于是,问题似乎就没有意义,问题似乎已经解决。可怀疑的是,矛盾的对立难就是非“本质”的?是表象或假象的?就可以不在意不究?“本质”是一个常被滥用的词。应该指,事在不同层次呈现不同的本质,正如人们用显微镜观察一滴,随着镜放大倍数的增加,可以看见微生,细胞,分,一个层次一个世界。把不同层次的问题拉到一起来讨论,没什么意义。恩格斯说:平面几何里有直线和曲线的对立,但“微分学不顾常识的一切抗议,竟使直线和曲线在一定条件相等”。然而恩格斯并不认为直线和曲线就没有区别和对立,不认为平面几何只是非本质的玩意儿。显然,一定层次的对立和另一层次的统一,有不同的本质意义,它们不可互相替代。我们当然会注意到,在一定条件,曲和寡会转化为曲和众,“白雪”可以变成为大多数读者能欣赏能评议的“人”(尽那时又可能有新的“白雪”)。大而言之远而言之,作者与读者是方向一致共同前的。但并不能由此认为“白雪”与“人”的矛盾已成历史陈迹。同样是大而言之远而言之,在每一个不同时代,都存在各各不同的“白雪”与“人”,而且它们真实地对立着。面对这真实的和本质的对立,怎么办呢?斩一留一你死我活吗?截补短整齐拉平吗?不,也许应该容许和鼓励某“不一”,让它们各用所,共存共荣。如果你谈对立,我就谈统一;你谈平面几何,我就谈微分学,用“本质统一”来了结一切矛盾,那么,这单一而绝对的“本质”模式,只会把活生生现实挤压成瘪的单面标本。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二、用整联系的光,看因果的概然。“单线因果”,是钱念孙分析矛盾的一方法。比如,他说:“只有有较的理论素养(原因),掌握了先的理论和方法,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活(结果一),从而很好地表现生活(结果二)。”这推理通常说来没什么不可。如同人们说而升温到摄氏一百度(原因),就会蒸发(结果一),就会使蒸汽冲开壶盖(结果二)。但在确分析之,描述就还需要补充。众所周知:的蒸发还依赖特定的大气压力及纯度等等,这些因素又牵涉到后面更复杂的因果网络。而作者呢,如果不备其他条件——比方有丰富的生活受,有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,有良好的艺术直觉和文学技巧,那么他纵然有一肚好理论,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认识和表现生活。从逻辑上说,要解释一必然结果,须确定全原因亦即全称条件,这样太困难。因此通常对因果的描述,尤其是对一因一果的描述,带有一近似、概然。大由此不难理解,在复杂的文学天地里,理论家与思想家之间,思想家与文学家之间,不是严格的互等。应该承认,理论素养的作者可能塑造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;理论素养低的作者不一定避免概念化和图解化。同时也应该承认,理论素养的作者,不一定不走概念化和图解化的路;理论素养低的作者,不一定就不能

我觉得也许应该注意到三个方面:

我不曾否定正题中的真理成分,问题是,当某些命题被独尊为绝对定律,被看成无所不包无有例外的定律,被看成不可再补充再探究再发展的认识峰时,真理的光辉,也许就熄灭在机械论的“路”里了。
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