睛蹭亮地看着余思雅:“余总,你帮我看看这篇文章怎么样?”
余思雅接过一看,是一篇几百字的短评,标题叫“劳动不丢人”,文章着重调了劳动光荣这件事。
“好,路主编你这篇文章说得太好了。”余思雅赞不绝,“但我还有个提议,路主编你看行不行?”
路明惠笑容满面地看着她:“你说。”
余思雅说:“你这篇评论,只阐述了这样一个观。咱们能不能详细地算这样一笔账,别人我不清楚,但宋丽的摆摊程我应该知一些。她应该每天一大早就要坐车,转三趟公车到清河鸭服装厂,然后拿了衣服回去摆摊,直到天黑,路上没什么人了才回家。坐公车的车费,路上的时间,的汗,这些都是她的劳动。咱们可以以她为例,说明小摊贩个是如何靠劳动挣钱的,这样更有说服力。”
路明惠欣喜地看着余思雅:“你说得有理,我这就去找找宋丽,然后再修改文章。余总,我就不招待你了。”
余思雅笑着摆手:“正好我也有工作,一起走。”
两人的方向不同,了门就各自骑自行车,分开走了。
——
翌日,新的省报摆到了办公桌上,余思雅门就看到版条又黑又的一行大字标题“劳动不丢人”。
她拿起来一看,这篇评论文章比她昨天看的初稿容丰富了许多,而且文笔更犀利老辣。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劳动不丢人这一观,而且还从资本论发,阐述雇工才涉及剥削,这些小贩只是卖自己的劳动力,事事亲历亲为,也没哄抬价,甚至卖的价格比商场还要便宜,完全应该予以支持。
看完后,余思雅觉得文人的笔杆可真是厉害,有理有据,而且观明确,既有理论,也有数据和事实作支持,不服都不行。
不过嘛,就是这风格不大像路明惠的。
余思雅看了署名,果然不是路明惠,而是由省报总编的名义发的评论文章。
毫不意外,这篇文章肯定会引起新一的烈讨论。
余思雅放报纸,又打到了省报,然后发现,对方竟然在通话中。
她又等了一会儿,再次打过去,还是在通话中,直到半个小时后才拨通了电话:“路主编,你们今早的业务还真是繁忙啊,半个小时才打来。”
路明惠的声音听起来轻松的:“余总看今早的版条了吧,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打电话到省报来各抒己见。还有人表示要写信过来,发表自己的意见。”
余思雅笑了:“看到了,你们这文章真不错。”
路明惠也意外的:“是啊,我也没想到总编会站来支持我。这文章是他修改的,为了增加影响力,也为了减轻我上的压力,所以这篇稿以总编的名义刊登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