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精品其他
  3. 熟悉的陌生人(韩少功文集)
  4. 第32章 重说道德

第32章 重说道德(4/7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去,很少有几个电视台不在油腔调、胡言语、拜金纵、附势趋炎,靠文化癖打天。在所谓人民付的人民币面前,在收视率、票房额、排行榜、人气指数的压力之,文化的总品质一步步行,正在与“芙蓉”(中国)或“脱衣大赛”(日本)拉近距离。逢此时,一个心理脆弱的文化英,夹着两本哲学或艺术史,看到贫民区里太多着大肚腩、说着痞话、吃着垃圾品、看着八卦新闻、随时可能犯罪和毒的冷漠男女,联想到苏格拉底是再自然不过的:如果赋予民众司法权,一阵广场上的吆喝之,哲人们都会小命不保吧?

这当然是一个严重的时刻。

上帝死了,是一个现代的事件。

人民死了,是一个后现代的事件。

至少对很多人来说是这样。


上帝退场以后仍然不乏德支撑。比如有一低阶德,即以私利为德布局,意在维持公共生活的安全运转,使无家可归的心灵暂得栖居。商人们和官们不是愤青,不会永远把“自我”或者“叛逆”当饭吃。相反,他们必须际和组织,到了一定的时候,就不能没有社会视野和声誉意识,因此会把公共关系得十分温馨,把合作共赢讲得十分动人,甚至在环保、慈善等方面一掷千金,成为频频镜的心模范,不时在粉小散文或金大宝典那里想象自己的人格增术——可见德还是人见人的可心之。应运而生的大众文化明星或民间神婆巫汉,也会“心灵汤(包括心灵野汤)”,炖上四书五经或雷公电母,说不定再加一好莱坞温大片的甜料,让人们喝得浑冒汗气血通畅茅顿开,明白利他才能利己的大理,差不多是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的算计——也可以说是理

不否定自私,但自私必须君化。不否定贪,但贪必须绅士化。理的个人主义,或者说可持续、更有效、特文明的级个人主义,就是善于易和互惠的无利不起早。这有什么不好吗?考虑到“上帝”和“人民”的联手远去,放低一段,把减法成了加法,把义从目的变为手段,不也能及时给社会补充温,不也能缓释一些社会矛盾,而且是一最便于民众接受的心理疏导?当一些人士因此而慈眉善目,和颜悦德发能力大增,包括对小天鹅献诗或对小兰音乐问,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动。起码一条,相对于氓和酷吏的耍横,相对于很多文化英在德问题上的逃离弃守和自废武功,包括后现代主义才神追求的神秘化(诗化哲学)、碎片化(文化研究)、技术化(语言分析)、虚无化(解构主义)等,文化明星与神汉巫婆还算务实有为,至少是差人意的替补吧。他们多拿几个钱于理不亏。

很多薪的才并没有成天闲着。他们对德的失语,其实自一真实的苦恼——或者说更多是逻辑和义理上的苦恼。说善心不一定善行,这当然很对。说善行不一定结善果,这当然也很对。说恶是文明动力,说德的历史化演变,再说到善恶相生和善恶难辨因此德无定规,这在某一角度和某一层面来看,无疑更是大智慧,比“心灵汤”更有学术量和英品位(坦白地说,我也受益不少)。不过,用诗化哲学、文化研究、语言分析、解构主义等等把德讨论搅成一盆糨糊以后,才们总还是要走书房的,还是要吃饭穿衣的。书房里的神驰万里,无法代替现实生存的每分每秒。比方说,一位才粉,会觉得这是善还是恶?会不会把毒粉照例解构成好粉?会不会把粉写论文然后宣称德仍是假命题?会不会重申幸福不过是一纯粹主观的意见和叙事法,因此喝粉也同样可以怡然自得?……书本上被他们争相禁用的二元独断论,在此时此刻却变得无法回避。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: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