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精品其他
  3. 熟悉的陌生人(韩少功文集)
  4. 第10章 货殖有道

第10章 货殖有道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是一句行标语,现在很多田,当然是很好的说法。但“修了路必然富”的逆定律并不成立,因为开路不是挖金元宝,路通达之可能富,也可能穷。据联合国一九九九年人类发展报告统计: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比十年前更穷,而这些国家的路越来越多。

如果说主经济学以西方发达国家为经验背景,难免有一些统计盲区,那么一个人均资源十分匮乏和国际环境并不宽松的人大国,一个在就业、环保、分公正方面正面临超常压力的后发展大国,国如此特异,理论就不可照搬。其经济学如果同样缺失这些指标,鹦鹉学的后果肯定无“齐民”之效,反有误国与祸民之虞。

关于市场

在没有通便利以前,一个中国乡青年结婚成家,几千元的家开支只能就地消费,让当地木匠来赚。一旦有了公路,这笔钱就可能坐上中或者大广州或者上海家商的腰包,那里的家一定款式更多,在大批量和集约化生产之也一定价格更廉。这就是路网拓展以后购买力向经济心地区集中的寻常例。正是在这心地区的信息、技术、资金、人才以及政治优势将获得更大的扩张空间,其商品反过来更容易倾销边缘地区,使那里的很多企业在竞争压力淘汰局。还是在这,在边缘地区找不到什么路的人才,在父母和社会支付了越来越昂贵的教育成本之后,将一步心地区。这样的过程少则数年,多则数十年,前者便不再可能复制后者的产业结构并且与之竞争,只能拱手产品加工的能力和利,一步步沦为纯粹的原材料供应方。不难想象,一块芯片换几十吨木材,这样的“平等”的市场换在富国和穷国之间发生,也正在中国的富区和穷区之间现。

评胜选优不讲公共利益,是利和资产挂帅的表现,意识形态的偏执暗伏其中。经济活动终究是为人服务的,因此就业、环保、分公正等等正是经济学应有之义,不应排除在经济学之外;应落实为公司业绩评估的重要指标,不能停留于某些经济学家业余的德空谈。这些指标的久缺失,这些数据被某些利益集团本能地反和拒绝,暴了诸多经济学所谓“客观”、“科学”、“价值中立”的可疑,暴了这些经济学的刻危机:充其量只是一公司经济学而不是社会经济学,是以小利损害大利的经济学,是以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。

这就是沿着公路网络而迅速扩张的市场化。从全局上来说,这趋势将优化资源置,提生产效率,促技术创新,增综合国力。但这趋势的另一面将是各资源的加速动,如得不到有效调控,便可能扩大贫富差距。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东与西已加剧了横的差距。竖的差距近年来也目惊心:五级财政结构中,端的中央财

公司当然不能亏损,当然不能没有利,这是一条市场经济底线。但是不是利越多就越好?产值越就越好?对于公司广大员工来说,对于全人类公共利益来说,那些在经济竞争中既有优胜之“”,同时又能在“就业贡献率”、“环保贡献率”、“分公正率”等方面表现卓越的企业,不是更值得全社会尊敬和表彰?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就不能创造一新的年度评选?

从这个意义上说,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,首先需要创新统计原则和统计方法——这是一个迫而切实的起

落后地区可以发展自己的特产业,比如附加值农业等等。但只要相关消费力仅限于少数富人,与大面积的人无缘,比如与普通市民与村民无缘,那么生产者就只是在争夺一个很小的市场,附加值农产品就太容易过剩。反季节瓜菜、鲜和草木、鸽,这都是好东西,大家都愿意享受,但在多数人购买力有限的,这自然生理需求无法变成市场需求——这就是“需求不足”或者“生产过剩”的真实义。当生产者一拥而上的时候,多价贱,贱伤农,生产什么就积压什么,附加值可能变成低附加值,甚至是负附加值,一步削弱广大生产者的消费力,形成一低收→低消费→更低收→更低消费的恶循环。因此,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是不对,但必须以扩大市场需求为前提,以国家加利益分调节力度从而使大多数人手里有票为前提的前提。否则需求持续不足,先行者还有,盲目跟者就要大栽跟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涉到很多人的利益——常常是更大多数人的利益。然而,据说从来只关心利益的经济学偏偏不在乎这些利益,在评选这“”那“”时从不采集和公示这些方面的数据,不对更广泛和重要的得失给予评估。
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